甘于奉献,至诚至精
建筑设计行业知识在不断更新,他也坚持不断学习。50年代向苏联老大哥学习,院里组织技术人员学习俄语,结业测试他取得了86分的优秀成绩;有段时期中国钢材缺乏,拟用竹筋混凝土替代钢筋混凝土设计,他就主动找相关资料钻研;当电子计算机要进入设计领域,他就每天准时守在电视机前听课,力求尽快掌握软、硬件相关知识及如何编制程序等。他说:“科学在发展,时代在进步,你不学就跟不上,更没法指导别人”。
他的一生就是这样,没有豪言壮语,没有空谈的理想抱负,有的是无限的忠诚和责任感、兢兢业业地奋斗、刻苦地钻研创新、为党为祖国为单位奉献一生的坚定决心。
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,他先后获得各类奖项。在援蒙期间,他受邀参加了大使馆举办的国宴,与周恩来总理、陈毅外长和姬鹏飞副外长等同志合影留念。
1989年,他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首批勘察设计大师称号。
一直以来,他都低调为人,踏实做事。为写下这些回忆的文字,我又重新整理了一遍他过去的名片。才知他不仅是结构专业领域的专家,还担任过很多重要学会的委员和常务理事,编制过国家新设计规范,审查过浙江大学、同济大学、厦门华侨大学建筑系的教学设置和教学质量及内容,参加过首次全国注册建筑师的试题编制工作......点点滴滴,不胜枚举。
CSADI
舍家为业,相伴意长
自参加工作起,我们受的教育就是服从组织分配。他常因工作需要被组织外派,有时一去就是好几年,根本顾不上家。我记得有小孩后,为了兼顾工作和生活,我们就请了保姆。他作为专家派出国四年,恰逢我考取大学,只能将孩子送往外婆家。那时他每年有一个月的休假可以回国,恰好又在我的寒假,他不远万里回来照顾我,让我顺利完成了学业。1963年我们第二个孩子出世,至此儿女双全,家庭十分美满。
那些年,我们彼此之间愈发牢固的感情和他高尚的品德让我分外安心,我没有理由不做好他的贤内助,为他守护家的幸福。
他平日里话不多,但不是一个刻板的结构工程师,而是个多才多艺的人。他喜爱集邮,1998年以《赏花》为主题的集邮作品获“香港回归暨武汉市第八届邮展”铜奖。
音乐舞蹈他也擅长,80年代,他参加院里组织的第一届职工舞蹈比赛,用娴熟的舞步,自信的舞姿赢得了老年组一等奖。
有他相伴,人生的每一个舞步都踏着幸福。
岁月如梭,虽然他走的早,但一生没有什么遗憾,这是让我最为欣慰的事。也许我们之间没有刻骨铭心,没有辉煌浪漫,没有甜言蜜语,但正是他的对事业的专注和对家庭的爱,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。虽然他未能见证CSADI今日的成就,但他是众多为中南院发展和腾飞奠定坚实基础的功臣之一。一代代中南院人怀着与他们一样的热情,正沿着他们走过的路,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智慧,为CSADI描绘着最美的图景。